一、东南亚出海:劳动法合规是 “生存底线”
东南亚凭借地理优势、人口红利与政策优惠,成为中企出海首选地。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中国在东盟设立超 7400 家企业,雇佣海外员工超 72 万人。但各国劳动法规差异显著,且工会活跃、政策动态频繁,未完成劳动法核心条款拆解的企业,可能面临罚款、罢工甚至业务停滞风险。
以越南为例,其《劳动法》对工时、薪资、解雇设有严格限制:每日工时≤8 小时,每周≤48 小时,加班需按工作日 150%、周末 200%、公共假期 300% 支付报酬;解雇员工需提前 30 天书面通知,并按服务年限支付 severance pay(如工作满 1 年需支付 1 个月工资)。若企业未将这些条款嵌入管理流程,可能因违规支付加班费或违法解雇引发仲裁。
二、三大核心条款:拆解要点与区域差异
(一)工时管理:从 “硬性限制” 到 “动态合规”
- 越南:禁止 15-18 岁未成年员工加班,孕期女性员工(孕 7 个月起)不得安排夜班;
- 泰国:特殊行业(如制造业)每日工时可延长至 9 小时,但需额外支付 10% 津贴;
- 新加坡:月薪超 2600 新元的 “高收入者” 不受工时限制,加班需双方协商一致。
合规动作:
- 建立多国行事历:覆盖越南春节(9 天假期)、泰国泼水节(3 天)、马来西亚开斋节(3 天)等宗教与法定假日;
- 数字化自动校验:通过盖雅劳动力管理系统,对印尼 “四卡制” 考勤(上下班各两次打卡)、菲律宾 “特殊非工作假期” 加班规则进行实时拦截与计算,避免人工误差。
(二)最低工资:从 “基准线” 到 “全成本核算”
东南亚各国 2025 年最低工资标准呈现显著差异:

风险提示:
- 印尼要求最低工资包含 “十三薪” 预提,若仅按基本工资核算将构成违规;
- 菲律宾允许雇主以 “实物福利” 抵扣部分薪资(如餐食、住宿),但需提前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三)解雇限制:从 “程序合规” 到 “文化适配”
- 印尼:解雇需经工会协商,若员工拒绝离职可能触发集体诉讼;
- 新加坡:需提前 1-3 个月通知(依服务年限),违法解雇需支付 2-4 倍月薪赔偿;
- 马来西亚:裁员需向人力资源部申报,且优先保留本地员工。
盖雅实践:某全球美妆企业在马来西亚解雇员工时,通过系统预演 “解雇成本测算”(含补偿金、通知期薪资、工会沟通记录),将合规风险降低 90%,同时避免因文化冲突引发负面舆论。
三、拆解落地:从 “人工查表” 到 “系统驱动”
(一)工具层:四步完成基础合规
- 法规清单化:参照盖雅《出海劳动力管理自查清单》,逐项核对 “是否完成劳动法核心条款原文解读对照”(评分标准:0 分 = 未开始,5 分 = 全国家覆盖);
- 流程数字化:将越南 “加班费阶梯规则”、泰国 “请假审批层级” 等嵌入系统,实现考勤异常自动标记、薪资计算一键生成;
- 风险动态化:接入盖雅 “东南亚合规风险数据库”,实时同步马来西亚 2025 年 PDPA 修订、越南 2025 年《数据法》等新规;
- 团队本地化:配置 “总部法律顾问 + 本地合规官” 双层架构,如盖雅在越南、泰国设立服务中心,提供 7×12 小时法规咨询。
(二)案例参考:某新能源企业的印尼合规之路
该企业在印尼投产初期,因未拆解 “宗教节日调休” 规则,导致斋月期间排班冲突频发,员工投诉率飙升。通过盖雅系统:
- 工时管理:自动识别斋月期间 “缩短工时 + 夜间禁止作业” 要求,调整穆斯林员工班次;
- 薪资计算:精准匹配雅加达特区 5396761 印尼盾(约 2453 元)的最低工资,含月度交通补贴 5%;
- 解雇流程:预存印尼《劳工法》规定的 “解雇协商记录模板”,确保文件语言、签字流程符合本地要求。
结语:劳动法核心条款拆解是出海合规的 “基础设施”,其价值不仅在于规避风险,更能通过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盖雅工场十年服务 32 国经验表明,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 “法规动态适配 + 流程自动执行”,是中企在东南亚市场 “行稳致远” 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