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盖雅观点 / 从数据指标到管理优化,制造业、零售业如何用OLE模型做好人效管理?

从数据指标到管理优化,制造业、零售业如何用OLE模型做好人效管理?
盖雅2023 年 12 月 27 日

▲ 点击上方“盖雅时间”关注公众号

回复“4”领行业案例集
经济环境下行,外部增长空间缩水,组织效能管理无形中又被「旧事重提」,人效管理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企业经营和人力资源领域的要事。
世界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将人效转化为「劳动生产率(Workforce Productivity),并将其定义为劳动者投入在单位生产时间内创造价值的效率。
在今年盖雅工场旗下人效研究院(Workforce Productivity Institute,简称 WPI)发布的《人效九宫格:劳动力效能提升指引白皮书》(点击查看白皮书)中,我们遵从的定义也是「劳动生产率」。
本质上,人效是除法公式,分子是产出和收益,分母是投入和成本。人力资源效能的定义中,分子是经营贡献,分母是人力单位的成本属性,比如费用、人头数等。
在麦肯锡的定义中,分子用价值来代替财务贡献,用工时来代替人力单位的成本属性。实质上要计算的都是单位产出的效率和效益。
有了上述理解,同时基于对国外一些管理理念和行业实践的学习,我们再推出人效管理过程中的另一个效能指标体系,即整体劳动效能指标体系

什么是整体劳动力效能?
整体劳动力效能即Overall Labor Effectiveness,简称OLE

这个体系由三个指标组成,即时间利用率乘以生产效率,再乘以质量合格率

首先,时间利用率是指员工在出勤时间之内,即上下班打卡时间的产出价值,比如员工一个班次是十个小时,如果员工有1.5个小时是开会培训,或是无所事事,那么他从事和工作价值相关时间只有8.5个小时,时间利用率就是85%,所以时间利用率不可能高于100%。

第二个指标是生产效率,假如工作时间以一个小时产出10件为标准,一个小时内某个员工生产了9个产品,那么它的生产效率就是90%;如果生产了11个产品,那么生产效率就是百分之一百一十。所以,生产效率可以高于100%,也可以低于100%,取决于制定的标准。
第三个指标,合格率更容易理解了,一批产品生产出来后,经过规范检测,检测出来的合格产品占产品总数百分比。合格率会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产成本。
尽管有时候我们发现合作客户企业的三个指标独立来看都非常不错,但当把它们相乘后,你会发现会变得很低,因为这三个指标彼此关联,互相影响。这也是很多企业特别关注OLE的根因。因为它能使问题显性化,让我们对潜在的问题更敏感。
据我们了解,这个指标在行业内或在制造行业内的平均水平是75%-80%之间,大家也可以和企业的内部的情况进行对比。
以下我们以制造和零售两个行业行业客户为案例,具体看看企业在实际的人效管理中如何利用OLE模型的。
△ 点击视频号,一起拆解OLE


行业视角下,如何利用好OLE模型?
制造业
众所周知,制造业非常注重效率指标和损耗,比如生产效率、质量合格率和时间利用率。那么,如何把这些指标都关联起来,成为一个综合的指标?以及如何把这三个指标层层分解下去呢?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公司层面去看,要知道每个业务单元,每条生产线,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个体员工在这三个层面的数据。企业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分析出整体的指标值,才能对人效有最客观全面的评价。分析的颗粒度越细,就越能找到影响效率的权重因素是什么、哪个是最关键的,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这个解决方案。
所以,如果我们能根据指标体系和业务特征,来梳理企业的数据,建立起整体的指标体系,就是提高员工效能的第一步。
举个例子,看看这个体系如何对企业的收入产生影响。
当整体效能指标是100%的时候,我可以生产160件产品,这个时候如果每件毛利是500的话,利润是8万元。那如果整体效能是79.6%,这个时候利润是63500元。假如把时间利用率从87.5%提高到90%,整体效能指标变成了81.9%,这个时候可以做131件产品,那他的利润是65500元,增加了2000元,也就是1.5%的时间利用率的提升带来了3.1%的利润增长。
我们将这种影响和变化叫做「小变化带来大改观」,通过效能指标带动经营指标。在整体效能指标体系里,时间利用率首要的影响指标,也是最容易去改善的一个指标。
就这个案例而言,82%的时间利用率背后其实还对应着21.88%的加班,也就是说正因为他时间利用得不够好,他不得不以更多的加班来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导致企业要花更多的人力成本。


零售业
再来看零售行业常利用的指标,比如时效,比如每小时人工成本。

OLE不仅仅是制造业独有的劳动力效能指标体系,我们同样可以复用到零售业,涵盖了时间利用率、人效和成本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对零售业最客观全面的评价指标。基于这三个维度,企业可以再与其他业务数据关联分析。

举一个例子,某家公司的A门店和B门店,我们全方位地对它的营业额、排班工时、实际出勤工时、实际人工成本等做了对比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出差异,A门店显然好于B店。所以,当我们建立这样效率指标体系,就能够指引和评判管理差异,哪个门店做得好,为什么?进而可以看这个门店的管理水平,在企业内部建立标杆,才能推动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向前推进。

有人可能会问,如何知道A门店的管理水平最终会促进业绩水平的提升呢?我们需要将人效的数据和零售行业的销售转化率结合来分析。
销售转化率和门店投入了多少服务员、营业员去服务客户紧密相关,顾客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安排更多服务员,推动更多消费,如果缺人很可能导致客户流失;也可能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和体验,影响品牌和整体销售。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客流高低峰波动情况来判断投入的人力,进行规划和排班。
所以不仅制造业需要用到OLE,零售业同样需要,我们需要收集与劳动力相关的数据,比如说考勤、排班、工时、加班、休假等数据,当然也需要业务方面的数据,比如生产数据、销售数据,形成完整的效能指标体系。不管怎么样,所有的这些东西,如果你把它整合在一起,它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指标体系,进而提升企业销售业绩,或是利润。
数据牵引,管理优化,效能提升
劳动力管理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数据牵引优化管理,进而促进企业效能提升。
企业可以借助OLE模型建立自己的数据指标体系,再去梳理、治理或是收集相关劳动力数据。不要小看每一个数据,包括考勤数据,不要将企业已经收集好的数据视为电话号码,要利用起来,去制定智能化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效能提升或是业绩改善,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预约系统演示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零工小剧场 | 什么? 零工没保险隐患这么多?
零工保险按日买,成本低廉更放心
探秘巧克力工厂|让员工在不同产线流动共享,人效提升这事儿也没那么难
让蓝领员工在不同车间、不同产线和不同岗位上实现人才流动与共享。
相关推荐文章

零工经济茶饮业内卷破局,从人力管理入手

人效企业如何真正做到将本增效? 4大案例为你支招

零工经济灵活用工纳税新规出台,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